建州龙凤团茶:宋代贡茶的璀璨明珠与千年传承

一、龙凤团茶的起源与历史地位 龙凤团茶,又称“龙团凤饼”,是宋代福建建州(今建瓯市)北苑御焙所制的顶级贡茶。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唐保大四年(946年),至北宋太平兴国初年(约976年)被正式确立为皇家御茶,专供皇室享用,成为宋代茶文化的象征。宋徽宗赵佶在《大观茶论》中盛赞其“名冠天下”,欧阳修更称其“茶之品莫贵于龙凤”,足见其尊贵地位。龙凤团茶得名于其表面以龙凤模具压印的纹饰,按规格分为大龙、大凤、小龙、小凤四类,其中小龙团因蔡襄监制而尤为精绝。据《能改斋漫录》记载,北宋初年岁造“小龙、小凤各三十斤,大龙、大凤各三百斤”,且按等级供宫廷分赐,如“龙茶”专供皇帝,“凤茶”则赐予亲王重臣。—-

二、制作工艺:极尽工巧的茶中至宝 龙凤团茶的制作工艺繁复考究,需经以下工序:

  1. 采芽:黎明时采摘“雀舌粟粒”般的嫩芽,以指甲掐断以防氧化。
  2. 蒸青:快速蒸制以保留茶香。
  3. 榨水:挤压茶汁去除苦涩。
  4. 研膏:研磨成糊状茶膏。
  5. 压模:入龙凤模具压制成饼。
  6. 焙火:文火慢焙至干燥。
  7. 封存:以蜡密封防潮。 其成品“大团八饼重一斤,小团二十饼重一斤”,尤以“密云龙”等品种最为珍稀。—-

    三、文化影响:从宫廷到文人的风雅符号

  • 斗茶风尚:宋代士大夫以龙凤团茶为核心,比拼茶汤泡沫的色泽与持久性。
  • 诗词咏颂:苏轼“独携天上小团月”、陆游“建溪官茶天下绝”等名句流传。
  • 茶器共生:建盏因黑色釉面能衬托白色茶沫,与龙凤团茶并称“茶事双璧”。

    宋徽宗评茶
    “夫茶以味为上,香甘重滑为味之全,惟北苑、壑源之品兼之。”(《大观茶论》)—-

    四、衰落与消亡:时代变迁的必然

    | 时期 | 事件 | 结果 | |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| | 南宋(12世纪) | 国势衰微,贡茶制度松弛 | 产量锐减 | | 元代(13世纪) | 统治者偏好散茶 | 工艺逐渐失传 | | 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 | 朱元璋诏令“罢造龙团” | 龙凤团茶退出历史舞台 |—-## 五、现代复兴:千年茶韵的重生 - 技艺复原:非遗传承人刘成龙于2006年成功复刻“大龙团”。 - 考古佐证:建瓯凤凰山遗址出土宋代官署建筑、茶具残片及“御泉”水井。 - 文化工程:建瓯市推动“北苑复兴行动”,整合遗址保护与茶旅融合。 —-

结语 龙凤团茶凝聚了宋代制茶技艺的精髓与士人文化的雅趣,其兴衰映射了中国古代政治、经济与审美的变迁。如今,这一“茶中至尊”正以新的姿态重回世人视野,成为连接古今茶韵的独特纽带。

头像